top of page
hktda_01.png

自上世紀50年代,學者如Guilford等已提倡創意在教育中的重要性,直到如今,培育學生的創意已普遍為教育學者所接受。Bordon (2000)為創意下的定義,乃「產生多類型的新的而有價值的意念」,這個定義說明,創意培育有助學生面對日新月異的廿一世紀。在這個知識膨脹的世代,傳統教室強調知識傳遞的教學策略已暴露了其明顯不足之處,一則教室之傳授追不上知識增長的速度,二則單向的傳授使學生的學習動機下降。

  為使社會有更大的競爭力,多個西方國家、並部份的亞洲國如新加坡等,自上世紀九十年代,已把創意培育引入正規課程內。雖然香港教育統籌委員會(2000)也在改革文件中強調創意培育,但似缺乏深入而清晰的指引,也沒有具體計劃使創意教育於長遠的未來得以落實。我們對此並不感到意外,一則現存師訓系統中,創意教學並未仍成氣候,教育當局縱要推動創意教育,亦未有充份的學者文獻支援;二則在現存學校教師團隊中,曾接受創意教學策略的教師仍是極少數,能在教室中實踐的更是鳳毛麟角;三則香港畢竟是一個華人社會,對源自西方的創意教育存在着文化上的差異,需經一番努力才能接受。縱然面對種種困難,不少學者和教育工作者仍看到推動創意教學策略的迫切性,本計劃的工作組使是其中的一群。

  反觀香港現時的教室,不單未能談得上培育創意,事實上,不少教師發現學生普遍失去學習動機,對所學的內容缺乏興趣。究其原因,不是學生能力不足,也不是學生理解力不足,在眾多原因之一,乃教師的教學策略未能滿足學生需要。由於前線教師欠缺培訓,過分依賴傳統教學策略,未能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動機,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。

  除了未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外,現時學校的學與教也未能照顧共通能力的培訓,未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其他多元能力。箇中原因,除因課時限制外,前線教師多只埋首於知識傳授、追趕教學進度。然而,倘教師有充分的培訓,在有限的課時內運用一些創新的教學手法,仍能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情況下,兼顧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共通能力。

  Mildrum(2000)把創意分作兩大範疇,一是創意能力,二是創意態度。前者是指流暢力、變通力、原創力和精進力;後者則指挑戰心、冒險心、好奇心和想像心。培育教師的創意,也就是使學師成為擁有各類創意能力和創意態度的教育工作者。當教師成為具備創意的教育工作者時,他們便能把創意運用於教學上,為課堂帶來更多創新的教學策略。

hktda_03.png
bottom of page